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,厨房里飘出淡淡的米香和奶香。那是一碗奶油米子,正咕嘟咕嘟地在锅里冒着泡,像极了童年时外婆哼唱的摇篮曲。
记忆里的奶油米子,总是出现在那些需要被温柔以待的时刻。感冒发烧时,母亲会端来一碗,米粒被熬得开了花,融在稠稠的奶汤里,入口是质朴的甜,顺着喉咙滑下去,整个身子都暖了起来。那是比任何药都有效的慰藉。


做奶油米子,急不得。需得用圆润的短粒米,淘洗后与清水、牛奶或淡奶油一同慢熬。火候要小,时间要长,看着米粒一点点吸饱奶白的汤汁,渐渐变得丰腴软糯,直到米与奶的界限模糊,交融成一片柔和的乳白。最后撒上一小撮白糖,或是点上一勺桂花蜜,甜味便丝丝缕缕地化开,不张扬,却足以点亮味蕾。

它不像精致甜点那样需要繁复的技法,也无需昂贵的食材。它的魅力,恰恰在于这份简单与坦诚。大米的朴实,奶油的醇厚,在时间里达成了和解,最终变成一种毫无攻击性的、妥帖的温柔。
如今,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,习惯了各种刺激味蕾的复杂味道,却常常忘了,最抚慰人心的,往往是最初的、最简单的味道。一碗奶油米子,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,它不言不语,却懂得你所有的疲惫。它用最朴素的方式提醒着我们:生活纵然千般滋味,但总有一刻,我们需要回归这样一碗纯粹的、温暖的甜。
今夜,不妨也为自己或所爱之人,慢火煮上这样一锅。当勺子轻轻搅动那乳白的漩涡,你会发现,治愈有时,就是这么简单。